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陶冬:台灣應擬十年經發計畫

台灣政府要發消費券好?還是花三千多億創造15萬工作機會?一個工作機會要花兩百多萬,結果工人只有拿到20多萬,剩下的200萬都進了誰的口袋?
發個消費券,三千多億不就可以發4次了?創造4趴的經濟成長率不好嗎?不是比15萬個工作機會好?所以證明了其實消費券的功能是被誇大的,但是比起這種創造工作機會,我寧可政府做這種移轉性的支出,至少錢是還給人民,不是被人貪污貪掉。當然補助那些生活困難的人,那些過不下去而自殺的人,應該比這些更優先。

陶冬:台灣應擬十年經發計畫【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2009.02.01 02:37 am
瑞士信貸(香港)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建議,兩岸經濟若想進一步突破,台灣政府應先擬出十年經濟前瞻發展計畫,找到自身新的定位,在此基礎上與中國合作,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陶冬觀察,國民黨在520後重新執政,兩岸交流有新的進展,但從江陳會、國共論壇等結果來看,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台灣近來主張仿港澳與中國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 )及引進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金入股市,為台灣經濟困境注入活水。陶冬分析,前者有利到大陸投資的台商企業,但對台灣本土就業的增加幫助不大;後者的想法,則不現實,實際上能引進的資金相當有限。陶冬表示,在故總統蔣經國後,台灣即缺乏具前瞻性、戰略性的經濟領袖。他說,外在經濟大環境惡劣時,不論哪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會碰到,但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一個沒有長遠定位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