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中國的外匯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0417/opn142849.asp?source=email
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在全球外匯市場上引發了對人民幣的巨大需求﹔不過﹐為了限制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和推低人民幣兌歐元匯率﹐中國央行每年會購買相當於2,000多億美元的美元及其它貨幣和證券。這約合中國GDP的9%左右﹐相當於其出口額的23%左右。購買這些外匯相當於為外國消費者提供了1.6萬億元人民幣用於購買中國出口產品﹐等於為向海外出口中國產品提供了23%的預算外補貼﹐甚至是為中國進口海外產品設置了更高的隱形關稅。

根據這則新聞,我可以確定的是:外國對於匯率相當於出口補貼及進口關稅已經有相當的研究,我的想法沒有錯誤,不過我國何以不將其列入經濟學的範圍中呢?號稱以貿易為主的國家,怎麼可以忽略這一個問題?或者是要等到更高階的經濟研究才會教到?還是因為我國曾經遭到301的制裁所以不願意提起?

無論如何,既然過低的匯率有與實質補貼相同的特性,為何中國不願意升值來改善國內經濟狀況,寧願以過低的匯率使得國民生活更加痛苦,先讓部分人富起來的政策是否正確?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升值雖然可以改善人民生活狀況,增加進口,然而升值也同樣代表競爭力的減少。中國的產業大部分屬於技術成熟的產業,技術成熟的另一個涵意即是只要有其他地區的工資較其低廉,即可以輕易的將其取代。換句話說,中國現在只是一個靠出賣勞力賺錢的國家,如果大幅升值,很多公司可能馬上外移。然而規模經濟的效果以及內需產業的開始成長,支撐的住其升值才對。不過中國對於人民是基於統治者的身分,所以給人民好的生活是施捨,不是義務。

相對於我國的民主,給人民好的生活是執政者的義務來說,更少的誘因使得中國官方不需以人民的福祉為主要考量,因為以一個官員來說,給人民好的生活對自己沒有什麼利益,然而與外商勾結卻可以使其於官員的正常所得外增加許多的利益。所以可以聽到許多與中國高層有關係或是合作的廠商大大賺錢。許多台商投資中國,也必須先打好"關係"。

既然升值不行,那麼就看中國政府的貨幣以及沖銷政策吧。中國央行每年會購買相當於2,000多億美元的美元及其它貨幣和證券。這約合中國GDP的9%左右﹐相當於其出口額的23%左右。由貨幣銀行學,我們可以知道購買2000多億的美元及其他貨幣和證卷時,會釋放出等量的人民幣(中國政府以人民幣購買人民手中的美元及其他貨幣和證卷)。這些數量龐大的人民幣如果沒有沖銷,就如同給人民一大筆錢(消費卷的功能也是類似,只是消費卷沒有存起來的地方,所以也沒有乘數效果,下次再討論這個東西),如果不用沖銷的手段(政府賣出債卷,收回貨幣),則過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貨物,有沒有很熟悉的感覺?沒有錯,就是通貨膨漲或者該說是物價上揚較合適。為了避免國內的貨幣過多導致物價上揚,中國政府必須發行債卷來吸收這些過多的貨幣。而此時由於發行的債卷數量增加,所以利率會上升(詳見貨幣銀行學)。

而中國雖然使得物價上揚程度較低,然而最佳的方式還是讓人民幣升值,人民所得增加,如果不願意,就會像次及房貸時一樣,全世界認為美元貶值,此時黃金的商品腳色減弱,價值儲存的腳色增強,導致黃金價格一飛沖天!!所以這次中國決定增加握有黃金的比例增加,減少美元的持有,雖然可以減少其損失,然而不平衡的貿易條件,終究會導致更大的衝突。且使得與黃金有關的商品得到炒作的現象。這也是我之前認為黃金會漲的原因。不過這次應該不會像上次次貸一樣,畢竟最恐慌的時期已過。

是的,從這些討論,其實我們已經知道下一次金融風暴還是會繼續發生。因為中國不願意將人民幣升值到合理的水位,因為中國並不將其人民全體的福祉放在心上,內需產品價格上揚,然而一般平民百姓卻沒有因為國際貿易而得到好處(收入增加低於物價上揚程度),所以導致了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因為牛奶的價格高,然而平民買不起,所以以劣質品代替以往的正常品。以維持公司的營運。所以中國的奶粉幾乎都有問題,久了竟然就習慣了!!

其實台灣也曾經經歷過類似的時代,雖然我幸運的沒有出生在那種環境,然而中國的現象使我察覺到這些行為的錯誤。我們以往號稱為台灣奇蹟的年代,其實也是一樣以低廉的勞力換取外匯的行為罷了,犧牲了其他人的利益,還自以為聰明的行為,確實應該被唾棄了。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匯率影響出口供給的部分,先以單一物品需求圖表示。原本的供給為S,需求為D,均衡點為E。現在因為匯率升高(本國貨幣貶值),導致供給曲線下移至S',此時匯率過低導致的超額供給如同對於出口補貼一般。






匯率影響進口需求的部分,先以單一物品需求圖表示。原本的供給為S,需求為D,均衡點為E。現在因為匯率升高(本國貨幣貶值),導致需求曲線下移至D',此時匯率過低導致的超額供給如同進口關稅一般。




所以匯率可以說是對出口進行補貼,如果是短期匯率變動,可以看成於供給曲線移動,然而如果採取釘住出口(進口)國匯率,而匯率訂於低估本國貨幣時,其進(出)口供給需求曲線將如圖所示。
對於本國而言,出口補貼減少本國的福利,而進口關稅一樣減少本國福利,所以如果不將匯率置於正確位置,無法使福利達到最大。
貧富差距對於需求曲線的影響,應該是使得需求曲線下移。
而當相對貧富差距的高低,對於同一國的人民產生的影響,可能影響包括了不同產品需求曲線的彈性以及需求曲線的雙重改變。想像一下,一國10人民每人擁有500萬元,對於一台汽車50萬的需求曲線與該國人民2人有2300萬,其餘8人各有50萬,對於汽車的需求曲線是否會不同?我相信很難相同,除非汽車是生活必需品。當然這是很難量化的數據,所以很少會討論到這一點。所以貧富差距懸殊之下的價格彈性一開始會很小,直到價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才會導致需求大量增加。而這就顯示在中國想要以較高的匯率(低估本國貨幣的方式)來與美國貿易,這樣可以很容易就產生大量的外匯,表面上似乎中國獲利,美國損失,但是就如同經濟學所說的這些外匯是由於損害了其他非貿易因素及進口財的利益(進口關稅)導致出來的結果,所以傷害自己的國內其他要素的利益而使得出口部分獲得利益,這就是中國的政策:先讓部分人富起來產生的矛盾。

所得效應通常導致整條需求曲線移動,所得增加,需求曲線上升。當然如果產生消費行為的改變,則需求曲線的形狀也會改變。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匯率

匯率,一個大家應該都熟悉的名詞吧.不知道國外對於我的想法有沒有很多的研究?很少有聽到關於匯率的這種討論,將匯率視為一種補貼與關稅的角度.

對於出口的商品而言,如果本國貨幣貶值,則相對出口國的價格下降,所以可以視為一種出口補貼,尤其是當出口國刻意保持相對高的匯率(直接匯率).而若本國貨幣升值,則對於出口國的相對價格上升,又如同課以出口關稅.更加不利於出口.

對於進口商品而言,如果本國貨幣貶值,就剛好與上述相反,如同它國對於此商品課以出口稅,所以價格上漲,消費減少.而本國貨幣升值,則是對於進口商給予補貼.

看到這裡就可以知道中國貨幣的不願意升值,原因之一就是不願意降低出口的競爭力,以及提高進口替代品的競爭力.這兩者的相加導致的現象就是:大量的貿易順差以及大量的外匯存底.然而儘管如此,對於出口的補貼終究是傷害到自己其他產業,所以當中國的貨幣政策選擇不願意升值的情況下,其他國家對於中國大多產生貿易逆差,而此時依照貨幣銀行學的觀點,自然必然導致大量外國貨幣流入,一是預期升值,一是高利率.當中國拒絕升值時,外國的貨幣流入導致貨幣供給增加而產生物價上漲.如果不願物價上漲(大多數國家都不願意),則必須要提高利率以吸收游資(或稱為熱錢).此時雖然沒有升值,然而當這些貨幣一直由高利率產生的利息增加時,照樣為中國的未來埋下一顆未爆彈,差別僅在於何時會引爆罷了.所以最近由於美國開始經濟衰退導致的中國經濟問題,也就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了,除非中國願意無止盡的接受美國的債務,這才是令人意外吧.

中國沒有產生許多開發中國家那樣的經濟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舉債沒有那麼嚴重.不過更可能的解釋是:中國這個經濟體太大,所以沒有那麼容易被擊倒.

無論如何,這雖然是我自己想的,不過應該算是正確吧.
當然,有人會說:不同的需求彈性,也可能會產生貶值導致貿易逆差加重,升值反而改善了國際收支.
我想這些就留待下次討論貧富差距時再說吧.畢竟我個人認為這個原因也是影響到匯率的改變是否能夠改善國際收支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要談就是很大的工程了.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抱歉

因為第一次使用Blog,竟然不知道在留言後要等到對方看過才會顯示,害我一直post留言,真的很抱歉~~~我是豬頭!!!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中國與美國的金融風暴

2008年經歷了美國的次貸風暴,二房危機.然而究竟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切的問題呢?
當然有許多的面向可以去觀察,所以依我的淺見也只能略述一二.
1.美國每年產生的龐大外債.
2.擴張的信用交易.

關於第二點已經有許多人發表過看法,至於第一點,小弟不才就發表一下意見吧.
美國的外債問題是存在一段時間的問題了,就以最近美國要求中國的現象來看,問題似乎是出在對中國的大量逆差.而對於中國為何會產生大量逆差且儘管已經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了,卻依然無法改變這大量逆差的現象呢?
1.中國的人民所得貧富差距太大,導致美國對中國出口不振,且依賴日趨強烈.
2.中國採取釘住美元的政策,且採取外匯管制手法,儘管升值卻依然不足以使美國的國際收支改善.

關於第二點,美國應該也有感受到,至於第一點多數經濟學沒有太多的討論.
由於中國的貧富懸殊,導致儘管人民幣升值,卻依然消費不起美國的商品,而雖然人民幣升值也稍微減少美國的進口,然而卻無法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問題.所以儘管中國減少了出口,然而進口卻依然不多.要解決此問題,似乎必需再要求中國升值,然而中國一直保持龐大的順差,一方面要保持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累積的美元資產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將會減少,所以一直不願意輕易升值.

然而這樣的後果是美元及其他貨幣大量流入,又要維持匯率,結果就是擁有許多外匯.而為避免過多的人民幣流竄導致物價上揚,只有使用沖銷的手法將貨幣收回,代價就是過高的利率.當中國不再有能力維持過高的利率時,世界金融就開始失序了.

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從中國最近決定減少美元資產,準備購入黃金的手段即可看出,中國如不提高匯率,就必須減少其外匯,而減少美元的手段,是其保有資產的最佳方式.所以由此觀之,金錢的避風港就是在黃金了,畢竟黃金是大部分人認同的保值物品.

由金價的上揚可以知道,黃金的需求開始增加,然而中國如果不願意改善與他國的經貿關係,最終仍然是無解.其實匯率該升而不升,就是一種變相的補貼,對出口產品的補貼,所以如果中國不願意升值,美國應該做的事是對中國商品課徵關稅,這樣自然可以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

說到這邊,才發現原來德國的經貿政策是正確的,保持貿易的平衡,對於世界貿易的優點不容小覷.